骗保套路再多,盯住医药机构最关键

2021-06-07 14:19 来源:检察日报

  据中纪委网站6月5日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问题,经查11家医院存在伪造医疗文书、虚构医疗服务等欺诈骗保问题。安徽省纪委监委决定对相关7个党组织(单位)、1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医保卫健部门也依法对涉事医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依规依法追缴被骗医保基金。

  11家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且骗保行为至少持续一年多时间,让人不禁产生疑问:医保基金,就这么好骗吗?通过媒体曝光、纪委监委披露的骗保案例,公众对于这类骗术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虽然骗保行为发生在十几家医院,但总的来看,其套路无外乎几种:诱导住院、挂空床住院,虚构服务、串换项目,重复开药收费,伪造虚假票据报销,使用社保卡套现或套取药品,耗材倒买倒卖,以及一直备受诟病的过度医疗等。按照医保相关规定,在参保人住院后,报销费用是由医院与医保管理部门结算,而虚假医疗行为得来的报销费用就会落入医院口袋。

  在利益的驱使下,医院就有了收买病人、招揽中介、拉拢公职人员的动力,一个流程走下来,各个环节的人都拿到了额外收益,而作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就这样被一步步骗走。

  欺诈套路再多,最终无非都得在医保卡结算上做手脚。所以,在骗保利益链中,定点医药机构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关键。没有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虚构医药服务,提供虚假发票,违规办理医保资格,就很难获取相关报销票据,骗保行为根本无从推进。因此,打击骗取医保基金,重中之重就是盯紧定点医药机构这一关键环节,以此为突破口斩断整条骗保利益链。

  国务院制定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5月1日起实施,其中特别针对骗保行为施加更重惩罚,明确规定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定点医药机构退回所骗医保金,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这在以往打击骗保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再对医药机构出了监督重手。通过严格的落实和强力的监管,让骗取医保金的始作俑者付出沉重代价,让持续高压监管形成真正的约束力。

  当然,医保基金监管点多面广的问题依然存在,监管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中,但抓住了医药机构监管这个关节点,就能最大限度堵住变种的花式骗保之路。

  张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