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各民族构建共同体 中共治疆方略承前启后
(中共百年华诞)团结各民族构建共同体 中共治疆方略承前启后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刘舒凌)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狄诺·库斯纳迪今年3、4月间前往新疆参访。作为穆斯林,他参观清真寺时仔细观察,“我看到有500多年历史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被很好地保护,在寺里做礼拜时,充分感受到了这里的和平与宁静”。
乌兹别克斯坦资深外交家、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与狄诺·库斯纳迪等2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一同访问新疆。他在肯定新疆于反恐、去极端化方面的探索和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时表示,将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政府同新疆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同造福各国人民。
“体会到对不同宗教的尊重”“政府在努力建设一个安宁的社会,改善民生”。近年,逾千名外国使节、记者、宗教人士应邀来到新疆参访,上述语言传达出他们走入乡村、巴扎(市集)、清真寺、工厂车间后的共同感受。
尽管一些国家和势力近年不断以“种族灭绝”等匪夷所思的标签污蔑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但透过一系列开诚布公的对话、交流,2019年7月以来,包括伊斯兰国家在内数十个国家多次以致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和人权高专等方式,正面评价中国反恐、去极端化措施,支持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
在中共百年华诞之际,回望治疆方略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可更清晰理解今日保持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之珍贵以及中共领导下新疆各族百姓共同维护长治久安的意志。
任职于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的许建英研究员近日接受中新社访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新疆等边疆地区及其治理的认识和经验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丰富的过程,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得到了巩固、强化。
建党之初,中共即关注新疆。如1922年中共二大、1928年六大就关注新疆等少数民族问题,尤其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抗战早期,国共联合抗日,新疆处在从苏联到延安的国际通道上,在人员往来、物资输送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汇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保障了各民族政治权益平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12月成立,有助于奠定新疆自给、稳定和工农业发展基础。伴随中央调集大量建设人才赴疆,当地经济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也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改革开放后,长期对口援疆成为新疆治理的重要制度,改变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局面。但受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滋生蔓延,导致暴恐案件多发频发,给新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形势剧烈变化,一些国家全力支持“东突”势力,推动所谓“新疆问题”国际化,不断制造问题、发起攻击,企图达到“以疆制华”的政治目的。
对此意图,境内外观察家均有清晰认识。例如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启讷指出,利用新疆的地缘政治和族群政治议题打击中国,可追溯到1860年代英国以新疆议题压迫清朝、强加侵略要求。当前,西方再度从新疆等地区寻找遏制中国的切入点,“(他们)并不在意新疆的真相;达成宣传效果,才是整个操作的目标。”
当前,包括新疆在内的边疆治理成为了中共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议题。许建英分析,中共中央确定更为明确的目标,即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今日新疆,一方面依法持续开展反恐、去极端化工作;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新疆带来重大战略机遇,2020年GDP总量达13797.58亿元人民币,在挑战和困难依然较多的情况下得到较大发展。
许建英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未来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既是历代边疆治理的深化和新境界,更是新时代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还有专家注意到,去年9月举行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凸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共治疆方略的关键。
在官方、民间共同努力下,新疆已连续4年多未发生暴恐案件,达成百姓对于平安稳定的期盼。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不可能封闭,她将跟随国家以更加开放、进步的面貌,走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