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状况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的2020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较上世纪80年代减少近百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的取得,是精准施策、强化监管等诸多努力的结果。
在福建长汀,曾经山光、水浊、田瘦的“火焰山”,如今已变得林木葱郁,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减少到2020年的31.52万亩;在河南淅川,为了守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当地大力植树造林,治理荒坡,护送一渠清水徐徐北上……
从南到北,得益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荒山披绿。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之一,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等。多年来,水利部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0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69.27万平方公里,较2019年减少1.81万平方公里,减幅0.67%。与上世纪80年代监测的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高值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97.76万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和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万平方公里,年均治理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取得了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强度由高到低的历史性成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介绍。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水土流失呈现“西多东少”格局,与此同时,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2020年,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5.92万平方公里,较2019年减少1.15万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9.24万平方公里,较2019年减少0.38万平方公里;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4.11万平方公里,较2019年减少0.28万平方公里。
从强度看,轻度、中度、强烈及以上等级水土流失侵蚀面积分别为170.51万、46.30万、52.46万平方公里,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取得,关键在于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水文等差异显著,水土流失成因和类型各不相同。保持水土,要立足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精准的举措对症下药。”蒲朝勇说。
在长江经济带,山地多,水系复杂,加之耕地面积广、城镇分布密集,使得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面积总量大,且集中分布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多年以来,水利部门聚力攻关,对西南石漠化地区、三峡库区、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重点区域开展治理,加大长江上中游地区坡耕地综合整治力度。长江经济带2020年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8.9万平方公里,较2019年减少0.62万平方公里,减幅为1.56%,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依据水土流失成因,因地制宜采用工程、植物、耕作措施相结合,各大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2020年,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19年减幅均在0.6%—1.34%之间。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等以水力侵蚀为主的重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19年减幅均在1.21%—1.38%之间。
强化监管,1991年以来全国5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生产建设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一项项政策法规陆续出台,织密监管网络,有效约束了不合理行为。
今年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10周年。10年来,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为各地开展防治工作保驾护航。
“多年来,各地相继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或条例,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了全面依法防治轨道。”蒲朝勇介绍。
近日,安徽长丰县对全县560个生产建设项目是否编制报批水土保持方案,逐一调查复核,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截至今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排查出750个水土保持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经过集中整治,项目整改完成率达到59%。
“开办生产建设项目,不可避免会影响地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易造成人为水土流失。”蒲朝勇介绍。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58万个生产建设项目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发现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监管效能,实现了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有效防治了因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兴业富民,已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保持土壤16亿吨
“水润林、林固土、土保田、田养人,生态各要素环环相扣。水土流失治理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恢复自然系统良性循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蒲朝勇介绍。
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各地探索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侵蚀沟治理等举措。比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以小流域为单元,建淤地坝拦水土,种防护林、经济林固水土,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经过多年治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由有监测以来最严重时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23.42万平方公里,减少了约一半,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
据介绍,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为落脚点。2020年,水利部以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为重点,系统施策、多措并举。据测算,已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保持土壤16亿吨,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接下来,水土流失治理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改善耕地质量,助力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等发展;另一方面,治山、治水、植绿等综合施策可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蒲朝勇说。